蔚县历史悠久,故民间故事许多,该篇咱们来讲一讲留老疃的传说!
相传北魏时为节衣缩食,制定60岁以上老人活埋的法令。广陵县城南十里一村庄,有个叫袁吉的人,其父年届六旬,袁吉乃用箩筐拉到南山脚下活埋。其子袁表亦随往。等祖父走出箩筐,立即拉箩筐而返。父问何用,答:“将来埋父使用。”袁吉叹道:“我埋父,子埋我,沿袭何世?”乃决定藏父于山上人迹罕至处。于是父子二人便拉老人至山上,并为之搭一小屋,每天偷偷送水送饭,让老人隐居下来。时隔不久,京城出一妖物,貌似鼠,却大如牛,四下游窜,挖墙,啃物,吃粮食,损器具,百官无计除去。乃悬榜聘人除之。袁吉遂将此事告父。父曰:“虽大也鼠耳,可揭榜降之”,并告知其法。袁吉见帝时,妖物又出,袁吉袖里放出狸猫一只。猫蹲伏虎视,长嚎一声,妖物迅即逃离。此后家家养猫,妖物绝迹。皇帝赏赐袁吉,并问何以知其为鼠,袁吉泣告留父之事,并请恕罪。帝曰:“老也有用,今后免再活埋。”袁吉乃将父用箩筐接回家中。为此,所在村改为“留老疃”,藏父之山改为“留老山”,其父所居小屋改建为 “贤孝坊”。其拉父下山所经之路,草皆顺着拉箩筐的方向生长,人谓之“倒拉草”。明万历癸未年间,知县亲临察考,感叹其事,作诗一首,并刻成碑文,存于安坚寺墙体上。诗曰:“闻说迤耙疑未真,而今陈迹草如茵。去痕稍草均归上,回处草稍独下亲。留老良知原是性,感天异事终昭神。试观一会多增慨,羞煞人间不孝人。”东留疃、西留疃即自留老疃演化而来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加斗寨“在广灵县东南十五里。一名留老寨。亦名留老疃。明洪武间筑,周一里有奇,高二丈五尺,濠深二丈”。(今之山西广灵县)
最新评论
杨凯莉一直在做公益呢,帮助了好多人 还为武汉捐款10w,点赞。
笔者有没有联系方式
说的太好了!每句话都精准到位
虽然如此,请大家不要掉以轻心
你好,不好意思冒昧打擾,因為我們這邊有個國際著名的活動想邀請打樹花的表演者 王德前來表演,宣揚這個非遺傳統表演,但是找不
这是我田金的文章,为什么不写我田金的名字?把我田金的名字写上!
会不会是因为大白菜种多了?也增加绿化面积了
其他不知道,白庄子为绿化做啥贡献了
蔚县有“米粮川”和“黄粮堆”这两个美誉,当年朝廷钦点的蔚州贡米,应该是最功不可没的,也就是如今的桃花小米,确实好吃!
已经去过两次蔚县的空中草原了,一次是7月份,一次是8月份,因为都说这两个月份是空中草原最美的时候,而且实地游历后确实是美